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发展能源互联网对于推动能源电力产业链现代化的功能作用

2021-08-29    来源:国际能源院

编者按

近期,中国电力公众号特别邀请了国网能源院管理咨询研究所和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研究团队,结合研究特色和深厚积累,联合推出了“企业现代化治理”“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全要素驱动”“新技术、新理念探索”“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等五个主题,针对企业改革创新、数字经济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度解析,分享见解、启发思考,同时也期待与广大业内同仁进行交流碰撞,与各领域专家学者开展深入合作。

文章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成为了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大,我国不少领域的产业链“不稳、不强、不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制约了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019年8月)明确指出,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做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要求。能源互联网作为能源电力领域先进的技术载体、产业载体与数据载体,能够大幅度提升电力系统数字化水平,广泛整合产业链创新要素,形成产业集聚、分工协作和规模效应,促进技术、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对于推动能源电力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01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内涵

近年来,面对国际复杂形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产业链“不稳、不强、不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一是关键环节受制于人,存在“断链”风险。部分领域例如工业“四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50%,成为“卡脖子”环节。二是关键技术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不高、可靠性低。以芯片IGBT技术为例,国产设备芯片焊接空洞率高达20%~50%,远低于国外1%的空洞率水平,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差距很大。三是产业价值链附加值低,中高端比较优势尚未形成。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约为20%,远低于发达国家35%的水平,人均附加值在世界排名50位左右,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国家提出要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本文分析认为其内涵如下:

产业基础高级化是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前置条件和关键基础,重点解决工业“五基”受制于人的问题,聚焦薄弱环节,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实现产业基础“从无到有”的突破和“从有到强”的升级,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产业链现代化的内涵体现在五个方面:技术链方面,“产学研用”各环节完整,具备技术反复迭代,不断提升的能力;价值链方面,产业水平总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与较高的附加值;供应链方面,具备高质量的替代环节,能够灵活高效适应市场变化,面对“断供”风险有较强的韧性与调整能力;创新链方面,产业具有较强的协同创新活力,能够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市场的协同,各类创新要素的协同,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协同;产业治理方面,建立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保障和监管作用。

02 能源互联网在能源电力产业链中的属性特征

电网企业拥有品牌、技术、市场、数据等优势资源。在推动构建能源互联网的过程中,可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有助于解决我国能源产业链短板问题,助力能源电力产业链现代化。

先进技术的融合体。能源互联网广泛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技术,以及新能源高比例消纳、储能、能源转换、多能互补、先进装备和组器件、高性能材料等先进能源电力技术,是最先进的能源电力技术与信息通信科学技术的综合集成。

高端产业的孵化器。能源互联网广泛连接用户、电网企业、装备企业等多元主体及其设备,辐射社会经济众多行业,能够承载新能源大数据服务、能源电力装备智能制造、储能业务、综合能源服务等涵盖“源网荷储”产业链各环节的能源互联网新型业态,是汇聚各类产业要素的综合体。

能源数据的价值高地。能源互联网能够通过智能终端、“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云计算等,实现海量的电力、设备、用户行为、经济产业等海量数据的自动采集、高速传输、高效存储和计算以及多维度多层次应用,是立足能源电力、辐射经济社会多个行业的数据集成体。

03 能源互联网对于推动能源电力产业链现代化的功能作用

能源互联网能够大幅度提升电力系统数字化水平,广泛整合产业链创新要素,形成产业集聚、分工协作和规模效应,促进技术、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成为能源电力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中重要的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关键共性技术平台以及产业融通创新高地。

(1)能源互联网是支撑能源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型能源基础设施

一是承载能源清洁化转型的智慧能源网络。能源互联网能够实现对源网荷储多环节能源主体协调控制、冷热水风光气等多种能源智能转换、集中式与分布式清洁能源高比例接入,能够为多层次能源市场建设提供平台支撑,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二是承载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基础设施。能源互联网融合各类先进技术,构筑能源电力领域的数字基础设施,将为数据流与能源流、价值流、业务流的多流融合形成支撑,促进能源系统数字化转型,驱动电工装备制造等关联产业智慧化升级,辐射带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社会产业加快发展。

(2)能源互联网是保障能源电力产业链自主安全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一是引导社会力量联合攻关产业关键技术。开展技术研发是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围绕先进能源电力技术和先进通信与信息技术短板,通过产业谋划布局,加大研发投入,带动社会研发力量联合攻关,推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二是以应用为牵引促进产业技术成果落地与持续迭代。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为电网技术升级和新兴技术应用带来巨大需求,能够有效发挥应用的牵引作用,通过创造实验与测试条件、支持设备首台首套应用、数据共享服务等,推动先进技术产业化应用和持续迭代升级。

(3)能源互联网是推动能源电力产业链融通创新的生态网络

一是支撑产业创新资源的耦合互动。依托能源互联网发展平台经济,广泛汇聚数据、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以数据共享为核心积极向社会创新主体赋能,将极大地促进产业创新资源的高效精准匹配,实现产业创新要素的融通创新。

二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分工合作。依托能源互联网,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业务流、数据流、价值流,推动产业链深度协同、智能互动,促进上下游发挥各自优势,合理分工协作、联合攻关创新,不断衍生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

许精策 硕士 国网能源院管理咨询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数字经济、数据管理、企业运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方面研究,发表相关SCI、EI检索论文6篇。先后参与国资委、国家电网公司以及地方政府委托的重大课题7项,获国家电网公司软科学成果奖、国网能源院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张园 博士 国网能源院管理咨询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产业发展、能源互联网生态、国企改革、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研究。发表EI收录等论文10余篇,合作编著《国内外企业管理实践典型案例分析报告》等5部,获中国电力创新奖、国家电网公司软科学奖、国网能源院科技进步奖30余项。

国网能源院管理咨询研究所

国网能源院管理咨询研究所(以下简称管理所)是国网能源院内设业务所,长期致力于开展理论创新、战略创新、管理创新与业务创新研究。管理所下设企业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创新三个研究室,拥有一支专业覆盖领域广、学历和职称层次高、人员素质能力强、专业特色鲜明的研究咨询队伍,形成了由各研究领域高级专家、专家及各层级研究咨询人员构成的人才梯队。自成立以来,管理所共完成500余项研究,涵盖政府委托项目、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电网公司管理咨询项目和国家电网公司专项研究项目等多种类别。研究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行业级、公司级奖项80余次,出版能源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列《国内外企业管理实践典型案例分析报告》(2014-2019),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普通期刊及报纸论文近200篇。研究团队曾多次获得“国家电网先锋党支部”“国家电网公司先进党支部”“国网能源院先进党支部”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