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走进新国企,南方电网产业帮扶带动壮乡百姓家门口就业增

2021-08-18    来源:澎湃新闻

  广西河池市东兰县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2013年以来,南方电网将一根根电杆“种”到了深山石缝中,如今,俯瞰红水河沿岸,崇山峻岭之间随处可见高耸入云的电力铁塔,如同卫士一般守护着红色老区31万同胞的小康梦。走在东兰县的街道上,大街小巷里明明亮亮,当地的群众说:“以前,电压不够,水都烧不开。现在,电压稳稳的,大功率电器随便用。”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跟随中央网信办、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走访广西河池东兰县,感受东兰县发生的巨变。打造智能电网标杆广西东兰农村地区山高、域广、路险,东兰县供电设施大多分散安装在山里,供电线路长且延伸在深山老林,通讯信号差。一旦发生故障,供电人员需要翻山越岭查找,耗费大量人力、精力不说,更给山区老百姓生产生活用电带来不便。这也是广西大石山区农村电网现状。近年来,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以打造农村智能电网标杆和行业扶贫示范县为目标,开展“安全可靠电网、精准高效运维、友好互动用电、绿色能源供应”的东兰农村智能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示范带动广西农村智能电网建设工作。2019、2020年,南方电网公司累计投入1479万元帮助东兰县147个行政村集中发展食用菌项目,打造了东兰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项目,为每个村的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元以上,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集体产业100%覆盖。

  在东兰县,产业扶贫项目主要涵盖乌鸡养殖、桑蚕养殖、食用菌种植、鱼类养殖等。从产业扶贫的总用电量来看,占比最大的是食用菌,为90.35%,其次是乌鸡养殖,为9.05%。东兰县三石镇食用菌基地专线于2020年投入用电,育菌房等车间控温控湿24小时运转,年用电量达到了361万千瓦时。基地可实现日产3万棒、年产240万公斤食用菌鲜菇目标,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帮助村集体经济增收。扶贫扶“智”添动力另外,南方电网还在东兰县各乡镇小学建设“南网知行书屋”30个,2020年已全部投运,全县75%的小学生受益。在东兰县劳动小学,迎来一批特殊的“老师”——来自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的电力博士们,他们来到劳动小学为小学生“送知识”“送智慧”。“今天听到公开课,溺水之后,怎么进行解救,无线电传输和用电安全知识。”东兰劳动小学五年级学生韦智博在听完电博士讲课后说,他比较喜欢看“南网知行书屋”里的军事书籍,只因为外公是退役军人,经常听抗日战争和朝鲜战争的故事,所以特别喜欢军事。东兰县教育局教学装备股股长韦丽珍介绍,学校里每年的开学第一课都在“南网知行书屋”里举行,还会邀请革命烈士的后代来这里授课,南方电网“电博士”志愿者还会不定期开展安全用电的科学课堂。韦丽珍介绍说,在没有知行书屋之前,阅览室只是旧课桌椅,不像现在这么规范的设施,图书也不经常更新,种类不丰富,自从南网知行书屋建设好后,流动式多种类丰富的图书,让许多学生一进来就不想走。

  东兰县乡镇85%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南网知行书屋”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很多学生中午午饭之后,休息时间和放学之后都到书屋里借书看。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电博士”志愿服务队通过调研发现,当前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主要存在“三缺三不缺”的矛盾,也就是不缺硬件缺软件,不缺设备缺师资,不缺书本缺思路。志愿服务者亲自设计、亲手制作,将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超好玩的科学课堂,带入贫困地区学校,让山里面的孩子们也能接触到世界前沿科技,感受到科技在改变生活,科技在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电博士”志愿者自发行动,努力打通乡村科学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而作为东兰县的对口帮扶单位,南方电网公司更是立足长远,在教育扶贫领域不断创新和探索,先后为东兰县30所乡镇小学建成30间“南网知行书屋”,实现了所有乡镇寄宿制小学全覆盖。产业帮扶带动百姓增收三石镇食用菌产业扶贫项目在南方电网公司的帮扶下,建成了标准化大棚食用菌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食用菌系列产品深加工厂、休闲观光旅游园区和有机肥料生产基地等5大板块,累计总投资1.155亿元。南方电网挂职干部、东兰县常委、副县长吕劼介绍,食用菌生产基地不仅生产食用菌,还为全县14个乡镇147个行政村提供菌棒和食用菌栽培技术服务,年栽培食用菌超过1000万棒,带动全县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吕劼介绍说,为带动产业提质增效,东兰县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引进广西东兰贵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依靠资金入股、托管托养、反包倒租等方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等特色种养产业。目前,已组织28个合作社从事食用菌生产,带动448户脱贫户,户年均增收1万多元。目前,食用菌已经成为东兰县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产业,东兰食用菌生产基地已成为深圳市“菜篮子”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及广西供应深圳农产品示范基地。扶贫车间,在家门口就业在东兰县向阳新城扶贫移民安置小区产业园的广西东兰校园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岗位上操作校服的定制工作。“扶贫车间”广西东兰校园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志清介绍说,去年年初响应政策号召,从深圳来到东兰县。来到这里也有很多好处,东兰县有三年的场地车间免租福利,“县党委政府支持力度大,供电等各部门都很给力,公司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8天,第一天就实现了通水通电。”40岁的王秀丽正坐在缝纫机前,给一件全新的深圳校服车边。两年前,在广东打工多年的王秀丽决定回村,领着5口之家搬进向阳新城移民家园,开在家门口的深圳“网红校服”厂,让她从村民变成现代产业工人。更重要的是,她还重拾久违的亲情,“在街对面,就有一个小学,小女儿就在那里读书。”缝纫机织布声,家中老人的呼唤,孩子郎朗读书声,和着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在壮乡的逶逦山谷中交织回荡。回家,脱贫,再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愿望。“我们计划在东兰扩大规模,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黄志清介绍,公司从粤港澳大湾区接订单,原材料运到东兰的扶贫大车间,先完成机器部分工序,再把半成品运到东兰13个乡镇149个村的小车间完成手工部分。黄志清说,到东兰建厂,感受到了良好的营商环境,“这边虽然是大石山区,但用电放心,我们从来没有因为电的问题影响生产。”“我们迁移了5条35千伏及以上高压线路,为这个东兰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保驾护航。”南方电网广西河池供电局副总经理龙文宇介绍,为支持向阳新城建设,南方电网公司投入1700多万元专项资金,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抓好项目用地上方5条架空电力线路的迁移,为向阳新城腾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韦凤艳是异地搬迁户,现在住在向阳新城,车间的楼上就是家,楼下就有学校,在“扶贫车间”里务工,一个月4000元,对于她来说,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孩子在家门口上学,生活方便,还比深圳打工赚的多。在可靠电力支撑下,东兰县大力推进扶贫车间建设,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安居乐业。车间有了,岗位有了,在东兰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农民们参加岗前培训,转型为“新产业工人”。与此同时,为持续提供人才,东兰县还建设了一个职业技术学院与技能培训中心,做到了让搬迁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可致富”。